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
几个月前在美国参加一场学术会议,期间一位北京的老师做了场报告,讲他们实验室用眼动仪分析用户对三维物体的关注度,进而分析用户对三维场景的认知情况。有位欧洲的研究人员当时提问为什么越是在视觉深度上越靠近用户的物体,受到的关注度越小?也就是说人们不会盯着离自己最近的物体看。 透视上有近大远小的特点,视觉呈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如此。我主动举手发言,说我们仅用余光就可以看清楚眼前的物体,因此视觉可能不会聚焦到离自己近的物体上,所以测试的结果中视觉深度越浅的物体就越不被关注。 会议结束后,我还会不时回想这件事。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呀!走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我们的注意力更倾向于放在中远距离的事物上,因为用余光就可以感知身边发生的一切。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习惯,或者产生了自信:越是身边发生的事情就越是容易疏忽。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那么多手边或者身上的东西被偷,街上那么多粗心的家长让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受了伤… ...
2017, Nov 27 — 1 minute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