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去旅行

2015, Jun 27    

       三年前,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怀揣着对未来的迷茫、对未知的恐惧,独自一个人踏上旅途。我坦诚,那时懵懂,并非如大部分文艺青年那样,去寻找自己抑或寻找信仰。其实我也并不知道自己出去是为了什么。

       2012年的夏天,买了一张到拉萨的硬座,没有憧憬,也没有期待。更多的,是年轻的意气。因为年轻人总是意气用事。

       那是第一次一个人旅行,也是第一次旅行。选择西藏,其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征服欲。我很是信奉“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热爱挑战和征服自己,于是毅然上路。

       恶劣的自然条件,动荡和冲突不断,是我出行前对西藏的全部印象。记得当初畏前畏后地走在八廓街,口念经文的藏民在我身边匆匆而过,身材魁梧的喇嘛袒露臂膀,全副武装的战士把守路口,我心中想的只有“万一出现万一,我该如何应对,如何求生”这样如今看起来荒诞的想法。

       然而,起初我总是猜不到旅行的真相。

       在车上结识了梁哥、菲姐、美丽姐一行,那是我认识的第一批驴友。两年后我到广州,梁哥又专门把大家召集到佛山,回忆初到拉萨的点点滴滴。在车上遇到放假回家的央金、康珠,他们的善意和热情,一扫我心头的阴霾。再后来认识了格桑、贡吉,后来在几千里以外的福州又见面。从拉萨回来的路上,又去了青海、兰州、西安。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我忘了出发时的担忧和烦恼,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初尝旅行滋味的我,一下子深深爱上了旅行。

       这之前,我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无视别人的评价,任性妄为,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同时又是一个自卑并缺乏自信的人。在别人的质疑中审视自己,怀疑自己,挣扎又难以改变。经常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也不愿去认同别人。

       然而,旅行使我快乐。我可以不用在乎别人的想法,不用矫饰自己去迎合别人。我发现或许不是我错了,或许我所在的环境本身就陈腐、落后甚至畸形。我变得越来越自信,敢于去质疑那些质疑我的人;我变的越来越宽容了,慢慢能理解“和而不同”的道理。我发现我也能得到别人的认同,我发现外面世界的多元化。我发现一切痛苦都源于对世界和自己错误的认识,后来我也在一部电影里听到过类似的话“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里来的世界观”。

       在旅途中,我经历过最好的,也经历过最差的,我觉得最稳定的喜悦并非来自于温室中的宁静,而是来自历经风雨、拥抱苦难、无幻想无恐怖的内心平和。

       旅途中总是状况百出,如何去抵御风险、正视挫折,成为了我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不怨天尤人,珍惜时间和机会,是保持生活快乐的良方,是与人相处的小智慧。

       我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三教九流,各行各业。也越来越懂得人性的弱点和光芒。我无数次被放过鸽子,起初对人只有埋怨,但习惯了之后觉得也没什么,一切随缘。欺诈、威胁、凌辱,我也经历过不少,曾经按着腰里别着的匕首和北京的黑司机对峙,曾在讹诈我的康巴人面前服过软…小商贩的欺诈、黑导游的宰客、假乞丐的诓骗,面对这些我根本刀枪不入。旅行给了我无数不好的回忆,但我依然爱旅行,因为我遇到的好,远比它的坏多得多。何况,在接受它的同时,我就知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喜欢在旅行中重温学过的历史、背过的古诗和读到的文章。更喜欢在旅途中结识兴趣爱好和价值理念相近的人,这些朋友也成为我日后选择目的地的一大动机之一。在新疆和余洪根跟着小叶小周徒搭四千六百公里;在云南和小杜形影不离,还被邓姐误以为亲兄弟;在黑龙江上跟辛哥源哥郡哥上窜下跳,完全不顾革命传统和风范;在博鳌的海滩和筠哥把酒问月、在沈阳和赵帅峰哥醉饮三千;此外还有黄哥霞姐一批茶友…

       除此之外还认识了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科大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同时也是我上级的辛哥;把自己店铺打理的蒸蒸日上、事业有成的卓姐;书法绘画古诗词样样精通的叶姐;此外还有俺牛逼闪闪的冯队……有他们在,我就不觉得旅行是荒废时光、是放纵、是逃避和在生活中的溃败。而是一种努力学习工作后对自己的奖赏、一种充电、一种盼头、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学习途径。

       从那年意气用事到如今,背包三年。一年比一年衰老,体力一年不如一年,但我希望自己不要有意气用尽的那一天。虽然无意在世界留下任何痕迹,但我希望能够在死之前,把活过的这个世界好好看一看,也算不枉来世间走一遭。通过旅行看到不同的世界,我也希望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以正确指导学习工作和生活,学会如何更好的去爱护身边的人,爱护自己的家庭、朝夕相伴的朋友。